在韩学习经验贴(全勇俊博士)
资讯快报 梁家茵 2018-04-10 浏览:
全勇俊,本硕就读于南开大学,并在硕士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实习。2015年9月进入韩国首尔大学学习,主攻泌尿外科专业。2018年2月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就职于北京朝阳医院。
小编:学长觉得韩国学校的医学体系和医院体制与国内有什么不同呢,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学长:韩国的医学体系和国内有很大差异,他们是2年预科+4年本科后考执业医,考完可以在医院做实习医师(intern)1年+住院医师(resident)4年(家庭医学3年)。之后才能考虑所属医院,考完主治(전문의),还需要一年以上的fellow(전임의)过程,然后做课题、发表论文、取得学位后,才有机会晋升副主任、主任。硕博一般在住院医或者主治阶段在职完成。算上兵役,那就得多花2~3年的时间。所以,他们的学医学道路比我们要漫长,门槛更高,过程更艰难。
在国内,一般都是先完成学位,本硕博(本科5年,硕士7年或者5+3,博士8年或者7+3或者5+3+3)在高校完成,毕业时考执业医,考完就可以选择所属医院,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硕博阶段可同时完成)+专科培训2年,然后才能升主治,经过竞争之后就可以升副主任等过程。制度近几年发生了很多变化,上海的规培政策,北京、浙江、广州等大医院的博士后政策更加接近了韩国的模式,异曲同工。
我攻读泌尿外科专业,首先泌尿外科包括肾移植,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肿瘤等,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特别是中老年男性,几乎都会有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问题,所以从事泌尿外科希望能解决这些疾病。
从医生角度来看韩国的医疗环境比国内要好一些。
国内都知道,门诊一上午就几十位病人,一周五天的手术日,大部分都要做到很晚甚至凌晨。患者量大,影响了医生的健康作息。加上最近国内的科研风,申请课题,发SCI等都是医生晋升的竞争标杆,国内医生的地位远没有韩国那么高,所以对医生来说国内环境确实比较残酷,需要克服很大的压力。
而在首尔,这么点地方,除了首尔大医院,还有西富兰斯医院,三星医院,首尔峨山医院,首尔圣母医院等顶级医院,加上患者的投医意识比较开放,并不是非要去大医院,就近的小医院或者私人诊所反而更容易让他们接受。首尔大医院的门诊数量只是国内医院的一半,我教授一周只有一天的全天手术日,有充分时间分析病例并投入到科研,每一台手术都有专职人员处理样本,科室都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还有研究员协助,科研条件十分优越。即使这样,他们的住院医们也很忙,原因是分担了临床任务的同时还要进行科研项目,未确定所属医院的情况下,分明的“等级制度”下不平等的任务分配和“高压政策”让第一年住院医们忙得喘不过气来。不过整个流程还是比较成熟的。
从就医情况来看,国内人口众多,去大医院挂号当然困难,医疗费用比韩国便宜,但韩国人平均收入比国内高,而且全民入保险。从诊疗过程来说,韩国和国内医院相差不大,该有的设备国内都有,应会的手术国内的专家们也都会。但服务意识上,韩国做得相对要好。
个人觉得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主要是在疾病预防体系和医患关系上。
在韩国,所有职位都有定期体检,入保险就可以免费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已经是全民普及。都知道,癌症一旦出现症状体征,基本都是晚期。随机筛查对预防癌症起着绝对性的作用,这些措施在韩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在这里,医生算是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患者对医生都是信任和服从。同样,医生也是尽职尽责对患者负责。这种潜在的默契是良好医患关系的结果,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小编:学长即将在北京朝阳医院入职,学长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国内的就业情况和您在就业时经历的酸甜苦辣呢?
学长: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攻读泌尿外科主任的博士后是我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跟着国内顶级的泌外专家,在更高的平台发展自己;在享受博士后待遇的同时,该医院博士后是留院的。当然,前提是我得充分努力,顺利出站。在北京找一家有事业编制和户口的三甲医院比较困难,泌尿外科是朝阳医院的重点学科,竞争也就更加激烈。我是幸运的,但就业过程中也经历过种种困难。
留学期间我发表的文章少,而国内的医学博士自带3、4篇SCI都是很正常的。这有很多原因,不过从结果来看账面上还是不如人。开始,我比较心虚,缺乏自信,面试当然也不会给人好印象。“落榜”的时候,感觉很失落,甚至怀疑人生。
不过很快就调整过来了,虽然文章不多,但自己的科研经验丰富,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大数据统计,meta分析等都做过,也了解韩国顶级医院的研究方向。离开之际,就和教授约定以后再来进修,有机会和我的所属医院合作。这种与国外顶级医院建立的交际网,都是自己的优势。
在北京找医院,光有一个海外的博士学位是不行的,大医院的重点科室都会“查三代”。从高考成绩到第一学历是否名校,有无挂科记录,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顶级医院更喜欢八年制博士:年轻,学习能力强,出身优越。
这些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自己也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到现在,不甘示弱!多次面试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客观地对自己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建议:博士在读学生把自己的毕业季调整到2月份,年前9、10月份左右发表SCI,尽快把毕业论文初稿写完,准备三次答辩的同时,关注全国知名医院的官网,毕业生互相交流,制作一个满意的简历,按照要求进行网聘,必要时给负责人发邮件。不要只投自己向往的顶级医院,多投几家。身在海外,和国内的学生相比肯定是处于逆境。要调整好时间,不和答辩或毕业手续相冲突,积极回国面试。经验很重要,多面几家,熟能生巧。最好3月份左右定下来,因为之后好医院基本都签人了。
小编:一直都听说学医的童鞋都非常累,不知道学长有没有觉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您又是怎样去调节的呢?
学长:我的印象里学医最累的时候就是大学前几年,学理论挺煎熬的。个人在韩国受到的压力主要出现在适应环境上,我缓解压力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在安静的地方呆着,偶尔独自喝啤酒,展开一番心理斗争之后自然就调整过来了。
比如肾结石患者如果发生剧痛,给止痛药只能缓解,根本还是得取石。同样,解决压力的根本还是消除根源,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有必要通过“森田疗法”使自己的苦恼“免疫耐受”,避免成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角。
小编:学长作为临床医学的前辈,能不能给这个专业的童鞋一些学习上的建议呢?
学长:以后在国内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可以同时进行规培,三年拿到学位的同时,又可获得规培证。而我们,最快两年到无上限的博士期间,无法进行规培。所以,对于海外留学的临床医学生来说,时间上比较吃亏。此时我们应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充分利用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学会最多的技术和知识,最快得拿到学位!韩国是娱乐大国,能玩的应有尽有,诱惑下的自我调控也很重要。
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在韩学习是否顺利的关键,这取决于情商,我处理得不太好,受到过很大的压力,也算是血的教训。处理原则大概就是:情礼兼到,心无旁骛,亦步亦趋,屈己待人。适当付出,但不要盲目,会变成“盖茨比”的。留学毕竟是受苦的过程,受委屈是必然的,要自我调整。
我有一个好的习惯,就是善于总结,每周都会给自己开会,记录这周是否离毕业更近了一步。比如我在课题进行时习惯性地设计即将发表的论文结果图:Fig.1~5。未出的结果空着,每出一个就往里补,每周都要看是否多出了一个实验结果,也记录是否多学会了一个实验技术,战胜了某种心理压力。给自己设置任务,超额完成时会非常有成就感,这样可以保证每周都在进步,漫长的日子会充实很多。
我建议:毕业季计划在2月份,因为我应聘时很多大医院都在11月到次年3月份优先招应届毕业生。虽然留学生没有“应届生”概念,但很多大医院默认签订录用合同的年份所得学位的学生为优选,也是招聘的重要条件。2月份拿到学位可以在前一年开始找工作,不耽误第二年录用合同的签订。如果8月份毕业加上学位认证时间,会赶不上当年录用合同的签订,次年又不符合“应届生”要求,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
想要去韩国读博的亲,还在等什么